转:金一南:名教授曾经是个烧瓶工(附图) 8/h5-o=$
2006年02月02日 08:49 中国国防报 DzT~q5fc
金一南是我军著名国家安全战略问题专家、国防大学教授。 在相当长的一段人生中,他默默无闻。直到1998年,46岁的金一南才登上国防大学的讲台。漫长的沉寂,金一南怎样走过?
他身出将门,初中毕业后在街道小工厂当了一名烧瓶工 ^)< sA!h@
LP=.pH{
记者3次与金一南长谈,他始终不提他的家庭背景。经过一再追问,记者方得知他父亲的名字——金如柏。他的父亲是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委、原人民解放军炮兵政治委员,1930年参加红军,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 #O& @aopT
Nvb2 ts/Ei
然而,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将领并没有给金一南的人生带来任何荫庇。 AdPz]p)[
9qC;2<m
金一南刚刚初中毕业,“文革”风暴袭来。金如柏遭受残酷迫害。金一南作为“黑帮子女”被分到一个街道小厂,当了一名烧阿司匹林药片瓶子的徒工。
在一个烟熏火燎的车间,金一南烧了3个月的瓶子,两个手的拇指、食指、中指,6个指头尖都被烫得发白。直到现在,他从蒸锅里端滚烫的饭碗,一点感觉也没有。
因为瓶子烧得好,工厂选中金一南去学车工。当时,大城市都在“深挖洞”——工厂停工去挖防空洞。金一南白天去挖洞,夜里学车工。到了凌晨1点钟,车间里其他人都走了,只有金一南车床的那盏灯还亮着。
由于林彪折戟沉沙自我爆炸,金如柏的命运出现转机。1972年冬金一南参了军,来到北京军区某集团军通信团。这一年,新兵金一南已经20岁。不久,他在全团技术竞赛中取得优胜,被破格提干,成了一名无线电技师。
当技师,就做最好的技师。一大摞线路图都是金一南自己绘制的。当时,团里有一部比较先进的电台,两路收信两路发信,能够掌握这么复杂的技术的没有几个人,金一南是其中之一。后来,他被团里评为技术能手。 gM6XK 9
7.(ylz;n
这在金一南看来不算是最自豪的,让他至今得意的是军体训练。因为军体出色,身为技师的金一南居然当上了连队的军体教员。 当他和战友们在部队的运动会上夺得军体项目的团体金牌时,金一南已经30岁了。直到古人说的“而立之年”,他还丝毫没有与学术研究发生任何关系。
进入国防大学,学府里没人注意到他,他却时刻关注着世界
1984年,金如柏去世。组织上照顾,32岁的金一南被调回北京,分配到解放军政治学院(国防大学的前身之一)。 1S.UR
})G@hhfW2
在这所军队的最高学府,只有初中学历的金一南能干什么呢?他想去图书馆,可是领导分配他去搞生产经营。金一南有点丧气。当时,学院办了3个企业,都在大西北,出差的机会很多。驻足高原时,金一南郁闷的心情豁然开朗:生命的沉寂是一种常态,太正常了!
1987年,金一南终于如愿以偿,被分配到了图书馆。这一年,他35岁。这是金一南有生以来头一次成为“文化人”。他开始借助图书馆丰富的资料研究军事理论,写一些有感而发的文章。
一次,金一南从资料堆里无意中发现了一张表格——《1936年世界各大国陆军实力比较》。它深深刺痛了他的心:当时,中国陆军220万人,世界第一;日本陆军只有25万人,世界第八!对比中日两国装备,金一南更如芒刺在背:当时,中国陆军主力师装备堪具世界先进水平,与日军相比,并不像“敌强我弱”这样一个传统结论描写得那样悬殊。
他进而发现,人人皆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,却不甚知晓北洋水师装备当时是亚洲一流;人人皆知火烧圆明园,却忽略了长驱直入京城的英法联军总计才2.5万人……
抚今追昔,他写了一篇《军人生来为战胜》的千字文。文中写道:“一支平素慕于虚荣而荒于训练、精于应付而疏于战备的军队,一支无危机感紧迫感的军队,一支没有军人枕戈待旦的军队,兵力再多、装备再好,也无有不败。”
当时,正值“全民经商热”,不少部队也忙于从事生产经营。这篇犀利的文章命运可想而知……
1995年,身为图书馆馆员的金一南写成22万字的《装甲战》一书,详细记述了人类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军事变革——传统步骑战向机械化装甲战的转型。可惜,这本书稿送到出版社,没有引起任何重视,几经辗转,居然被粗心的编辑弄丢了。
22万字!这本著作全部文字是金一南手写的,没留底稿。他心痛不已。
一次次的碰钉子,一次次的沉默,金一南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。 能量在不断积聚,46岁时,他沉寂的人生出现了一抹朝霞
1998年,美国国防大学校长切尔克特第一次到中国国防大学访问。校长邢世忠亲自召集会议,研究怎么接待这位美国将军。金一南也被叫来了。他当时的身份是图书馆情报室主任。会上,几乎所有的同志都在讲中美关系的原则、对于一些国际问题的表态口径……金一南坐在角落里,一言不发。
别人都讲完了,邢校长环视会场,说:“喂,图书馆的金一南同志,你还有什么要说的?”
金一南似乎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:“我想给大家补充几个材料。第一个是切尔克特近期在美军刊物上发表的几篇文章……”
校长一听就睁大了眼睛:“慢慢慢,你慢点讲!”
金一南不慌不忙,扬起手里的一页纸:“这是我从互联网上下载的切尔克特近期发表的几篇文章,题目和观点都在上边。”随后,金一南给大家讲了切尔克特的经历:他当过美军陆军参谋长的发言人,不是一般的撰写文稿的角色,而相当于办公室主任;他在海湾战争时是美军参联会主席鲍威尔的作战处长;他是海湾战争期间最早知道下达战争命令的4个人之一——美国总统布什、参联会主席鲍威尔、前线总指挥施瓦茨科普夫,还有一个就是切尔克特!
举座大惊!
最后,金一南居然还给大家提供了一幅从网上下载的切尔克特的照片。此前,满屋子人连切尔克特长什么样还不知道呢!
校长摘下老花镜,很专注地上下打量一番金一南,最后说:“金一南,下午2点之前,你把所有的材料放在我的办公室!”
那天,切尔克特来国防大学访问,刚进大厅,幻灯机“啪”就把他的肖像打在银幕上。切尔克特只看了一眼,就愣在那里——
这说明,中国国防大学对他很了解!
接待切尔克特来访,让金一南沉寂多年的人生骤然出现一抹朝霞。一时间,好几个教研室都想把金一南调去,官司一直打到校领导那里。刚进国防大学到处没人要的金一南一下子成了“香饽饽”。
这一年,他46岁。
记者问金一南:“您最爱好的运动是什么?”
金一南说:“游泳,特别是潜泳。”
身在水底,击水三千,这是对体力、耐力的极大考验,更是和意志力的较量。
回望自己走过的路,金一南说:“苦难让我把根须扎进泥土了,如果不是这样,我的根肯定是漂着的。只要精神不倒,干什么事就干到最好,就能在逆境中掌握自己的命运。”
Labels: 周末随笔